企業都需要做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備案嗎?
環境風險應急預案是指企業為了在應對各類事故、自然災害時,采取緊急措施,避免或者最大程度減少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廠界外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介質,而預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對于企業而言,環境應急預案的備案是為了規范編修、提高質量、履行法定義務。對于環保部門而言,備案則是為了收集信息、存檔備查、事后管理。
哪些企業需要做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備案?
《備案管理辦法》規定了三類企業要進行環境應急預案備案。
一、是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業。
“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將產生噪聲污染的單位、污染物產生量不大或者危害不大的單位排除,例如餐館等。由于污水、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與一般的排放污染物企業有所區別,在《備案管理辦法》中用“污水、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企業”予以強調。
二、是可能非正常排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
結合事件案例,強調了涉及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尾礦庫三類易發、多發突發環境事件的企業。
三、是其他應當納入適用范圍的企業。
這是兜底性條款,給予地方環保部門一定的自主權。
為進一步明確適用范圍,規定了“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發布應當依法進行環境應急預案備案的企業名錄”。
企業如何進行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備案?
《備案管理辦法》明確:
企業在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的基礎上,編制環境應急預案,并經過評審和演練后,簽署發布環境應急預案。
備案準備期間產生的環境風險評估報告、應急資源調查報告、評審意見等是備案的必要文件。
企業在哪里進行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備案?
企業環境應急預案備案實行屬地管理、統一備案,備案受理部門為縣級環保部門。建設單位同時需要向建設項目所在地縣級環保部門備案。
跨縣級以上行政區域企業的環境應急預案,可以分縣域或者分管理單元編制環境應急預案,向沿線或者跨域涉及的縣級環保部門備案。
《備案管理辦法》還規定“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備案受理部門統一調整到市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給予地方環保部門一定的自主權。
企業進行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備案的流程是什么?
企業首次備案時,在簽署發布環境應急預案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要將五分文件提交給備案受理部門。
受理部門在收到企業提交的備案文件后,5個工作日內進行核對。文件齊全的,出具加蓋行政機關印章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表。
當企業收到受理部門簽章的環境應急預案備案表,才算完成了首次備案。
環境風險評估報告
將環境應急預案備案表
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
環境應急預案評審意見
環境應急預案及編制說明
◆變更備案
當企業對環境應急預案進行重大修訂時,也應當在修訂內容發布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向原受理部門變更備案。
變更備案只需提交修訂的文件,不需要提交首次備案要求提交的全部備案文件。
個別內容調整的,不需要變更備案,只需要以文件形式告知原受理部門即可。
企業通過哪些方式進行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備案?
企業可通過在備案受理部門辦公場所“當面受理”備案,也可通過信函、電子數據交換等方式備案。
企業違法備案管理辦法承擔什么責任
對于企業不制定、不備案,或者提供虛假文件備案的行為,由縣級以上環保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并依據《海洋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以及環境保護部制定的規章等,給予罰款等處罰。
環保小貼士
《備案管理辦法》規定,企業至少每三年對環境應急預案進行一次回顧性評估。
如果企業面臨的環境風險、應急管理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環境應急措施、重要應急資源發生重大變化或實際應對和演練發現問題,以及其他需要修訂的情況,要及時修訂環境應急預案,修訂程序參照制定程序進行。